• 五浊恶世 wǔ zhuó è shì

    zhuóèshì

    佛教谓充满五种不清净的烦恼世界。五浊指一﹑命浊,众生多作恶业,致寿命极短;二﹑烦恼浊,众生充满贪﹑瞋﹑痴的烦恼;三﹑劫浊,世代危厄,饥饿﹑疾病﹑战争不止。四﹑众生浊,众生缺乏善根,不信因果﹑不持戒;五﹑见浊,邪说横行。阿弥陀经:『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此岸 cǐ àn

    àn

    佛教上指烦恼、轮回的世界。相对于解脱、没有烦恼的盘彼岸而言。维摩诘所说经˙卷下:『不此岸,不彼岸,不中流而化众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烦恼 fán nǎo

    fánnǎo

    烦闷而不快活。唐˙白居易˙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诗:『使我忘得心,不教烦恼生。』宋˙王观˙红芍药˙人生百岁词:『那二十五载之中,宁无些个烦恼。』[似]麻烦、烦闷、苦恼[反]写意、愉快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慧剑 huì jiàn

    huìjiàn

    佛教以智慧能斩断一切烦恼,故以剑修饰之。维摩诘所说经˙卷下:『以智慧剑,破烦恼贼,出阴、界、入,荷负众生,永使解脱。』老残游记二编˙第四回:『今日你命光发露,透出你的智慧,还不趁势用你本来具足的慧剑,斩断你的邪魔吗?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转依 zhuǎn yī

    zhuǎn

    佛教用语。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指阿赖耶识断除烦恼和所知障的种子,转换成涅盘和智慧的清净种子。因为阿赖耶识是一切烦恼和解脱的依据,所以转换阿赖耶识的性质谓之转依。唯识三十论颂:『无得不思议,是出世间智,舍二粗重故,便证得转依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六祖坛经》

    《六祖坛经》 - 护法·第一节 【唐朝】 【文】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

    神龙元年上元日,则天中宗诏云:“朕请安秀二师宫中供养,万机之暇,每究一乘。二师推让云:‘南方有能禅师,密授忍大师衣法,传佛心印,可请彼问。’今遣内侍薛简,驰诏请迎,愿师慈念,速赴上京。”师上表辞疾,愿终林麓。薛简曰:“京城禅德皆云,欲得会道,必须坐禅习定,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,未之有也。未审师所说法如何?”师曰:“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。经云:若言如来若坐若卧,是行邪道。何故?无所从来,亦无所去,无生无灭,是如来清净禅。诸法空寂,是如来清净坐。究竟无证,岂况坐耶?”简曰:“弟子回京,主上必问,愿师慈…

  • 国学名著《全唐诗》

    《全唐诗》 - 劝善吟 【唐朝】 【诗】 孟郊

    瘦郭有志气,相哀老龙钟。劝我少吟诗,俗窄难尔容。一口百味别,况在醉会中。四座正当喧,片言何由通。顾余昧时调,居止多疏慵。见书眼始开,闻乐耳不聪。视听互相隔,一身且莫同。天疾难自医,诗癖将何攻。见君如见书,语善千万重。自悲咄咄感,变作烦恼翁。烦恼不可欺,古剑涩亦雄。知君方少年,少年怀古风。藏书拄屋脊,不惜与凡聋。我愿拜少年,师之学崇崇。从他笑为矫,矫善亦可宗。

  • 娑婆 suō pó

    suō

    意为能忍、堪忍、杂脍,谓在这个世界的众生要忍受各种苦和烦恼。译自胡语。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,也就是我们这个世界。悲华经˙卷五:『善男子,未来之世过一恒河沙等阿僧祇劫,入第二恒河沙等阿僧只劫,后分之中,此佛世界当名「娑婆」。何因缘故名曰:「娑婆?」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。』西游记˙第十二回:『入到寺里观看,真个是天朝大国,果胜娑婆,赛过只园舍卫,也不亚于上剎招提。』亦作『索诃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六祖坛经》

    《六祖坛经》 - 般若·第三节 【唐朝】 【文】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

    善知识,智慧观照,内外明彻,识自本心。若识本心,即本解脱,若得解脱,即是般若三昧,般若三昧,即是无念。何名无念?知见一切法,心不染著,是为无念。用即遍一切处,亦不著一切处,但净本心,使六识出六门,于六尘中无染无杂,来去自由,通用无滞,即是般若三昧,自在解脱,名无念行。若百物不思,当令念绝,即是法缚,即名边见。善知识,悟无念法者,万法尽通,悟无念法者,见诸佛境界,悟无念法者,至佛地位。善知识,后代得吾法者,将此顿教法门,于同见同行,发愿受持,如事佛故,终身而不退者,定入圣位。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…

  • 三障 sān zhàng

    sānzhàng

    佛教用语。指造成修行者不能脱离生死轮回的三种障碍,即业障﹑烦恼障﹑报障。业障指因贪恋世间而做的种种善行,因没有出离世间的心,所以在未来将成为解脱的障碍;烦恼障指烦恼无能排遣成为障碍;报障指由于极坏的果报,如生在地狱,而不能修行。成实论˙卷八:『经说:「三障──业障﹑烦恼障﹑报障」何者是耶?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二障 èr zhàng

    èrzhàng

    佛教上指二种障碍:(1)指妨碍灭除烦恼的烦恼障和妨碍觉悟的所知障。(2)指妨碍灭除烦恼的烦恼障和妨碍修行者得灭尽定的解脱障。(3)指妨碍正确了解真理的理障和妨碍灭除生死轮的事障。大方广圆觉经:『云何二障?一者理障,碍正知见,二者事障,续诸生死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不愁 bù chóu

    chóu

    不烦恼。如:『父亲在外终日操劳,只为使一家老小不愁衣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不烦恼 bù fán nǎo

    fánnǎo

    不愁﹑不担心。水浒传˙第十五回:『我们弟兄自去整理,不烦恼没对付处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不虞匮乏 bù yú kuì fá

    kuì

    不忧愁﹑不烦恼。如:『自来水公司宣布,今年夏季水源充足,不虞匮乏,请用户放心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拼音: fán

    部首:

    笔画:10画

    五笔:odmy

    【基本释义】烦(煩)fán苦闷,急躁:烦躁。烦乱。烦恼。烦闷。烦郁。心烦意乱。又多又乱:不厌其烦。要言不烦。烦絮。烦琐。烦冗。烦文。麻烦。搅扰:烦扰。烦嚣。敬辞,表示请、托:烦劳。烦请。笔画数:10;部首:火;笔顺编号:4334132534
  • 不自在 bù zì zài

    zài

    1.心里不舒适,感觉难受。红楼梦˙第二十三回:『谁想静中生烦恼,忽一日不自在起来,这也不好,那也不好,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。』2.生病。元˙王实甫˙西厢记˙第四本˙第一折:『我只索倚定门儿手托好着我难猜:来也那不来?夫人行料应难离侧。望得人眼欲穿,想得人心越窄,多管是冤家不自在。』红楼梦˙第七十四回:『正值晴雯身上不自在,睡中觉纔起来,正发闷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烦恼皆因强出头 fán nǎo jiē yīn qiáng chū tóu

    fánnǎojiēyīnqiángchūtóu

    (谚语)抢先出面往往会自寻烦恼。元˙无名氏˙连环计˙第一折:『我则怕烦恼皆因强出头,想十八路诸也波侯,题起来满面羞。』元˙无名氏˙马陵道˙第二折:;『哀哉,故国难回首,可正是烦恼皆因强出头,死何求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忧 yōu

    yōu

    发愁﹑担心。如:『杞人忧天』。论语˙子罕:『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』唐˙李白˙梁甫吟:『白日不照吾精诚,杞国无事忧天倾。』愁闷不快乐。如:『忧伤』﹑『忧心忡忡』﹑『忧心如焚』。1.烦恼的事。如:『分忧解劳』﹑『高枕无忧』﹑『内忧外患』﹑『无忧无虑』。论语˙卫灵公:『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』2.如:『丁忧』。梁书˙卷五十˙文学传下˙刘杳传:『自居母忧,便长断腥膻,持斋蔬食。』3.疾病。孟子˙公孙丑下:『有采薪之忧,不能造朝。今病小愈,趋造于朝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拼音: nǎo

    部首:

    笔画:9画

    五笔:nybh

    【基本释义】恼(惱)nǎo发怒,怨恨:恼恨。恼火。烦闷,苦闷:烦恼。苦恼。懊恼。恼丧(s刵g )。笔画数:9;部首:忄;笔顺编号:442413452
  • 国学名著《全宋词》

    《全宋词》 - 中吕宫(梁州令) 【宋朝】 【词】 柳永

    梦觉纱窗晓。残灯掩然空照。因思人事苦萦牵,离愁别恨,无限何时了。怜深定是心肠小。往往成烦恼。一生惆怅情多少。月不长圆,春色易为老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