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国学名著《易传》

    《易传》 - 说卦传·第六章 【先秦】 【文】 孔子后学

    神也者,妙万物而为言者也。动万物者,莫疾乎雷;桡万物者,莫疾乎风;燥万物者,莫熯乎火;说万物者,莫说乎泽;润万物者,莫润乎水;终万物始万物者,莫盛乎艮。故水火相逮,雷风不相悖,山泽通气,然后能变化,既成万物也。…

  • 国学名著《易传》

    《易传》 - 说卦传·第五章 【先秦】 【文】 孔子后学

    帝出乎震,齐乎巽,相见乎离,致役乎坤,说言乎兑,战乎乾,劳乎坎,成言乎艮。万物出乎震,震东方也。齐乎巽,巽东南也,齐也者,言万物之洁齐也。离也者,明也,万物皆相见,南方之卦也,圣人南面而听天下,向明而治,盖取诸此也。坤也者地也,万物皆致养焉,故曰致役乎坤。兑正秋也,万物之所说也,故曰说;言乎兑。战乎乾,乾西北之卦也,言阴阳相薄也。坎者水也,正北方之卦也,劳卦也,万物之所归也,故曰劳乎坎。艮东北之卦也,万物之所成,终而所成始也,故曰成言乎艮。…

  • 三智 sān zhì

    sānzhì

    道种智、一切智、一切种智三种智慧的合称。道种智指知道教导众生的所有方法之智慧;一切智指证悟真理的智慧;一切种智指比一切智证悟的真理更深广的智慧。大乘义章˙卷十:『诸如来具足三智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一切 yī qiè

    qiè

    1.一例、一律。史记˙卷八十七˙李斯传:『诸侯人来事秦者,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,请一切逐客。』五代史平话˙周史˙卷上:『此等虚文,宜一切革罢。』2.全部、所有。为总括之词。如:『一切开销』。儒林外史˙第一回:『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,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,替你扶持便了。』红楼梦˙第六十四回:『于是连夜分派各项执事人役,并预备一切应用旛杠等物。』[似]2.全部、所有、一齐、一起、完全[反]2.部分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一切众生 yī qiè zhòng shēng

    qièzhòngshēng

    佛教称所有的天、人、畜生、地狱、饿鬼。也就是一切有情识作用的生命。元˙无名氏˙碧桃花˙第三折:『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,救度一切众生。』红楼梦˙第七十七回:『我佛立愿,原是连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。』或称为『一切有情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大皆空 sì dà jiē kōng

    jiēkōng

    1.佛教用语。佛教以地、水、火、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。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的元素都非实有,无自性。2.一切都虚空而一无所有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史记》

    《史记》 -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【汉朝】 【文】 司马迁

    王者制事立法,物度轨则,壹禀于六律,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。② 注①索隐按:律有十二。阳六为律,黄钟?太蔟?姑洗?蕤宾?夷则?无射; 阴六为吕,大吕?夹钟?中吕?林钟?南吕?应钟是也。名曰律者,释名曰“律,述也,所以述阳气也”。律历志云“吕,旅,助阳气也”。案:古律用竹,又用玉,汉末以铜为之。吕亦称闲,故有六律?六闲之说。元闲大吕,二闲夹钟是也。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,十二律之变至六十,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。 故中吕上生执始,执始下生去灭,上下相生,终于南事,而六十律毕也。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“夫推……

  • 四无量心 sì mó,wú liáng,liàng,liɑng xīn

    ,

    佛教用语。佛教四支修行方法。即慈、悲、喜、舍。慈是对一切众生慈爱的心,悲是对一切众生悲愍的心,喜是对一切众生生起喜悦的心,舍是对一切众生无憎、无爱平等中立的态度。菩萨本缘经˙卷上:『诸婆罗门寻共稽首,求请菩萨以前和尚,菩萨怜愍即便受之,教令修学四无量心,以是因缘,命终即得生梵天上。』或作『四梵住』、『四等生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六祖坛经》

    《六祖坛经》 - 般若·第一节 【唐朝】 【文】 惠能及弟子法海等

    次日,韦使君请益。师升座,告大众曰: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。复云:善知识,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只缘心迷,不能自悟,须假大善知识,示导见性。当知愚人智人,佛性本无差别,只缘迷悟不同,所以有愚有智。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,使汝等各得智慧,志心谛听,吾为汝说。善知识,世人终日口念般若,不识自性般若,犹如说食不饱,口但说空,万劫不得见性,终无有益。善知识,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,此言大智慧到彼岸。此须心行,不在口念,口念心不行,如幻如化,如露如电。口念心行,则心口相应。本性是佛,离性无别佛。…

  • 傲睨万物 ào nì wàn wù

    àowàn

    睨:斜视。斜着眼看一切事物。形容目空一切,什么都瞧不起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生生不已 shēng shēng bù yǐ

    shēngshēng

    生生:中国哲学术语,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;不已:没有终止。形容一切生物新陈代谢,永无停止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道德经》

    《道德经》 - 第三十四章 【先秦】 【文】 李耳

    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。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,功成而不有。衣养万物而不為主,可名於小;万物归焉而不為主,可名為大。以其终不自為大,故能成其大。…

  • 天覆地载 tiān fù dì zǎi

    tiānzǎi

    1.上天覆盖着万物,大地承载着一切。指天地广大,无所不包。宋˙司马光˙示道人诗:『天覆地载如洪炉,万物死生同一涂。』2.比喻恩泽广布,用来颂扬帝王德政。汉书˙卷七十七˙诸葛丰传:『今陛下天覆地载,物无不容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群生 qún shēng

    qúnshēng

    1.众生物、万物。庄子˙马蹄:『万物群生,连属其乡。禽兽成群,草木遂长。』文选˙张华˙答何劭诗二首之二:『洪钧陶万物,大块禀群生。』2.百姓。国语˙周语下:『仪之于民,而度之于群生。』汉书˙卷八˙宣帝纪:『狱者,万民之命,所以禁暴止邪,养育群生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万物 wàn wù

    wàn

    宇宙间的一切物颜荀子˙不苟:『天地为大矣,不诚则不能化万物。』西游记˙第一回:『覆载群生仰至仁,发明万物皆成善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万物之灵 wàn wù zhī líng

    wànzhīlíng

    人颜因人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性,最聪明的。书经˙泰誓上:『惟天地万物父母,惟人万物之灵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因果报应 yīn guǒ bào yìng

    yīnguǒbàoyìng

   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。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,都是有因果关系。一切有意志的行为,不论善恶或中性,都必导致未来世的乐、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。换言之,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。这种因果关系,在未解脱之前,永不休止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国学名著《六韬》

    《六韬》 - 文韬·守国 【先秦】 【文】 姜子牙

    文王问太公曰:“守国奈何?” 太公曰:“斋,将语君天之经,四时所生,仁圣之道,民机之情。” 王即斋七日,北面再拜而问之。 太公曰:“天生四时,地生万物,天下有民,仁圣牧之。故春道生,万物荣;夏道长,万物成;秋道敛,物盈;冬道藏,万物寻。盈则藏,藏则复起,莫知所终,莫知所始,圣人配之,以为天地经纪。故天下治,仁圣藏;天下乱,仁圣昌;至道其然也。圣人之在天地间也,其宝固大矣;因其常而视之,则民安。夫民动而为机,机动而得失争矣。故发之以其阴,会之以其阳,为之先唱,天下和之,极反其常。莫进而争,莫退而让…

  • 傲睨一切 ào nì yī qiè

    àoqiè

    睨:斜视。斜着眼看一切事物。形容目空一切,什么都瞧不起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六根清净 liù gēn qīng jìng

    liùgēnqīngjìng

    佛教用语。谓眼、耳、鼻、冰身、意六种感官,都可以看、听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觉受。妙法莲华经˙卷六:『即得如上眼根清净;耳、鼻、冰身、意根清净,得是六根清净已,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。』后泛指断绝尘世间的一切欲念。[似]一乾二净、一尘不染 【查看详细解释
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

孙俊平律师解说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常识

对孙俊平律师来说,做一个侠行天下之人是儿时的梦想。除本职工作外,她每年还会办理多起法律援助案件,不计报酬,只为公益。从业10年来,多次被评为被评为“海淀律师事务所优秀律师”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