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藏 zàng

    zàng

    1.如:『宝藏』。礼记˙月令:『命百官,谨盖藏。』史记˙卷三十˙平准书:『山海,天地之藏也。』2.内脏。通『脏』。淮南子˙原道:『夫心者,五藏之主也。』唐˙李白˙东海有勇妇诗:『斩首掉国门,蹴踏五藏行。』3.西藏的简称。如:『蒙藏一带』。4.我国的边疆民族。主要分布于西藏、西康、青海一带。旧称为『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藏 cáng

    cáng

    1.如:『收藏』﹑『储藏』。荀子˙王制:『春耕﹑夏耘﹑秋收﹑冬藏,四者不失时。』2.隐匿。如:『躲藏』﹑『藏拙』﹑『藏污纳垢』。论语˙述而:『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』唐˙李白˙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:『青莲居士谪仙人,酒肆藏名三十春。』3.怀抱。易经˙系辞下:『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』庄子˙应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三藏 sān zàng

    sānzàng

    佛教用语:(1)佛教经典的总称。包括经藏﹑律藏﹑论藏三部分。经藏是指以佛说法的形式创作的典籍;律藏虽同是以佛说的形式,但内容都和戒律有关;论藏是佛弟子或后世论师阐释经义的作品。宋˙承迁˙金师子章序:『设有说道超他,入经藏,对三藏胜论议人否?』(2)三藏法师的简称。见『三藏法师』条。唐˙阎朝隐˙大唐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中藏 zhōng zàng

    zhōngzàng

    1.西藏地方的中部。2.内脏。史记˙卷一○五˙扁鹊仓公传:『其人嗜粥,故中藏实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伏藏 fú cáng

    cáng

    隐藏﹑匿藏。墨子˙杂守:『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,即所伏藏之处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保藏 bǎo cáng

    bǎocáng

    把东西收藏起来以免遗失或损坏。如:『这东西得来不易,赶快把它保藏起来。』[似]保留﹑保存﹑珍藏﹑收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储藏 chú cáng

    chúcáng

    收藏、贮藏。如:『储藏古物』、『储藏珍宝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典藏 diǎn cáng

    diǎncáng

    书籍、文物的收藏。如:『中央图书馆典藏了许多宋元的珍本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冢藏 zhǒng zàng

    zhǒngzàng

    坟墓。西京杂记˙卷六:『国内冢藏,一皆发掘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冬藏 dōng cáng

    dōngcáng

    在冬季里储藏收成的农作物。西游记˙第十五回:『每遇春耕﹑夏耘﹑秋收﹑冬藏之日,各办三牲花果,来此祭社,以保四时清吉,五谷丰登,六畜茂盛故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冰藏 bīng cáng

    bīngcáng

    低温冷藏渔获物的方法。利用冷却装置将渔获物由常温降至摄氏零度后,继续以碎冰保藏,称为『冰藏』。可分为碎冰法及冰水法两种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冷藏 lěng cáng

    lěngcáng

    用低温保存食物及其他产品。可分为冰冷却和机械冷却两种,一般温度保持在摄氏二度左右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包藏 bāo cáng

    bāocáng

    隐含、隐藏。大宋宣和遗事˙利集:『交结阉官,包藏祸心。』三国演义˙第二十一回:『腹有良谋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者也。』亦作『苞藏』。[反]暴露﹑袒露﹑罗列﹑揭露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吉藏 jí zàng

    zàng

    人名。隋、唐高僧(549~623)。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。先世是西域安息人,后移居交广(今越南、广西),又迁居金陵。七岁时从法朗出家,十九岁开始为大众复述,即受称誉。陈末天下大乱,吉藏和一些同学前往各寺,搜集佛教文疏,所以他涉猎的典籍非常广泛。隋朝统一后,移住会稽(今浙江绍兴)秦望山嘉祥寺,弘传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后藏 hòu zàng

    hòuzàng

    西藏地方的中部。东界前藏,西界阿里,南界不丹、尼泊尔,北界新疆;雅鲁藏布江横贯其间。境内湖沼罗列,物产颇丰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