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济 jǐ

    见『济水』﹑『济济』等条。又:ㄐ|ˋ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济 jì

    1.过河﹑渡河。文选˙曹植˙赠白马王彪诗:『伊洛广且深,欲济川无梁。』唐˙李白˙行路难三首之一:『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』2.救助。如:『救济』﹑『济助』﹑『济弱扶倾』﹑『劫富济贫』﹑『缓不济急』。3.帮助。如:『无济于事』。又:ㄐ|ˇ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不济 bù jì

    1.事情不成功。左传˙僖公九年:『不济,则以死继之。』2.无补于事。如:『到现在支持才到,对大局已不济事。』3.不中用。京本通俗小说˙错斩崔宁:『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』西游记˙第十五回:『你忒不济!不济!又要马骑,又不放我去,似这般看着行李,坐到老罢!』4.不够﹑不足。三国演义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俵济 biǎo jì

    biǎo

    分给救济。水浒传˙第六十七回:『便把大名府库藏打开,应有金银宝物,段匹绫锦,都装载上车子。又开仓廒,将粮米俵济满城百姓了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养济 yǎng jī

    yǎng

    1.调养病体。如:『下周她将到南部乡下养济。』2.奉养。如:『养济父母』。3.救济。如:『在此富足的社会中仍有许多贫苦的人家,需要人伸出援手养济他们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兼济 jiān jì

    jiān

    普遍救济,使天下苍生皆受益。隋书˙卷一˙高祖纪上:『然则前帝后王,俱在兼济,立功立事,爵赏仍行。』唐˙韩愈˙争臣论:『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,而必以兼济天下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匡济 kuāng jì

    kuāng

    匡助救济。三国志˙卷二十三˙魏书˙赵俨传:『太祖始迎献帝都许,俨谓钦曰:「曹镇东应期命世,必能匡济华夏,吾知归矣。」』儒林外史˙第十二回:『姓杨的杨老头子来讨帐,住在庙里,呆头呆脑,口里说甚么天文地理、经纶匡济的混话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周济 zhōu jì

    zhōu

    1.对穷困的人给予接济救助。儒林外史˙第八回:『周济之情,不死当以厚报。』红楼梦˙第六十四回:『素日全亏贾珍周济,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。』亦作『赒济』。2.人名。(公元1781~1839)字保绪,一字介存,晚号止庵,清江苏荆溪人。嘉庆十年中进士,官淮安府学教授。为著名的词人及词论家,着有味隽斋词、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存济 cún jì

    cún

    1.存活渡过。喻世明言˙卷八˙吴保安弃家赎友:『家中又无积蓄,捱到十年之外,衣单食缺,万难存济。』亦作『存活』、『存坐』。2.安宁、安稳。宋˙秦观˙促拍满路花˙露颗添花色词:『不似寻常忆。忆后教人,片时存济不得。』3.安顿、办法。元˙石君宝˙秋胡戏妻˙第二折:『哎呀!这是明明的欺负俺高堂老母无存济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干济 gàn jì

    gàn

    1.才能足以济事。福惠全书˙卷一˙筮仕部˙荐托:『有干济之人,外而上司出京,内而各衙门公事。』2.有良好的成就。易经˙干卦˙文言『贞者,事之干也』句下孔颖达˙正义:『使事皆干济,此法天之贞也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康济 kāng jì

    kāng

    安民济众。书经˙蔡仲之命:『康济小民,率自中。』晋书˙卷三˙武帝纪:『兢兢祗畏,惧无以康济寓内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开济 kāi jì

    kāi

    开创基业,匡济时政。三国志˙卷二十七˙魏书˙徐邈等传˙评曰:『王昶开济识度,王基学行坚白。』唐˙杜甫˙蜀相诗:『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得济 dé jì

    1.得以保丘后汉书˙卷六十三˙李固传:『朝廷倾乱,梁冀肆虐,令吾宗祀血食将绝。今弟幸而得济,岂非天邪!』2.获得救济。宋史.卷四六四.外戚传中.向传范传:『岁饥,发廪兴力役,饥者得济,而官舍帑廪一新。』3.得到子女的奉养。儿女英雄传˙第十九回:『从来父母生儿也要得济,生女也要得济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拔济 bá jì

    拉拔救助、拯救。西游记˙第四十四回:『后来我师父一到,唤雨呼风,拔济了万民涂炭。』金瓶梅˙第三十一回:『休说他旧是咱府中伙计,在哥门下出入;就是从前后外京外府官吏,哥不知拔济了多少。』[似]救助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接济 jiē jì

    jiē

    救助、支持。如:『接济贫民』。三国演义˙第一○二回:『吾所以坚守不出者,为彼粮草不能接济,欲待其自毙耳!』[似]救济、周济、援助 【查看详细解释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