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四 sì

    1.介于三和五之间的自然数。如:『三、四、五、六……』。大写作『肆』,阿拉伯数字作『4』。2.古代乐谱上用来表示音阶的符号。3.姓。如宋代有四象。第四的。如:『四更天』、『四年级』、『四品官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二四 èr sì

    èr

    耍无赖、放肆。董西厢˙卷五:『一言赖语都是二四!没性气闲男女。』元˙高文秀˙遇上皇˙第一折:『二四的司公能主张,则他三个人狠心肠,做夫妻四年向上,五十次告官房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再四 zài sì

    zài

    屡次,一次又一次。红楼梦˙第六十回:『也曾央托中保谋人,再四求告。』文明小史˙第四十九回:『虽说开了一座大客栈,有此资本,每日房钱伙食,要垫出去的,只得向住店客人再四商量,每人先借几块钱,将来在房饭钱上扣算。』亦作『再三』、『再三再四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七 sì qī

    1.二十八,四乘七而得。后汉书˙卷一˙光武帝纪上:『刘秀发兵捕不道,四夷云集龙斗野,四七之际火为主。』章怀太子˙注:『四七,二十八也。自高祖至光武初起,合二百二十八年,即四七之际也。』文选˙左思˙魏都赋:『相兼二八,将猛四七。』李善˙注:『四七者,汉光武二十八将也。』2.一种民间习俗。人死后每隔七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乡 sì xiāng

    xiāng

    1.城外四周的乡村。儒林外史˙第四十七回:『尊经阁摆席唱戏,四乡八镇几十里路的人都来看。』2.四方。庄子˙说剑:『中和民意,以安四乡。』史记˙卷二十七˙天官书:『斗为帝车,运于中央,临制四乡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书 sì shū

    shū

    宋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、中庸二篇,合以论语、孟子,称为『四书』,并为之章句集注。或称为『四子书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京 sì jīng

    jīng

    1.唐以京兆为中京,河南为东京,太原为北京,凤翔为西京,总称为『四京』。2.宋以开封府为东京,河南府为西京,应天府为南京,大名府为北京,总称为『四京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代 sì dài

    dài

    虞、夏、商、周四个朝代。礼记˙学记:『三王四代唯其师。』郑玄˙注:『四代,虞、夏、殷、周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伏 sì fú

    到处潜伏。如:『危机四伏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众 sì zhòng

    zhòng

    佛教用语:(1)四种佛弟子。即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塞、优婆夷。妙法莲华经˙卷一:『文殊当知,四众、龙神,瞻察仁者,为说何等。』(2)四种出家人。即比丘、比丘尼、沙弥、沙弥尼。十诵律˙卷十一:『我教化四众疲极,令诸比丘当教诫比丘尼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会 sì huì

    huì

    1.四方会集。唐˙张九龄˙荔枝赋:『华轩洞开,嘉宾四会。』老残游记二编˙第六回:『六祖隐于四会猎人中,常吃肉边菜,请问肉锅里煮的菜算荤算素?』2.大陆地区指学习外语的会读、会写、会听、会说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体 sì tǐ,tī

    1.手足四肢。晋˙陶渊明˙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:『四体诚乃疲,庶无异患干。』宋˙苏轼˙教战守策:『步趋动作,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。』2.比喻兄弟或国君的辅佐大臣。仪礼˙丧服:『父子首足也,夫妻牉合也,昆弟四体也。』左传˙襄公三十年:『且司马令尹之偏,而王之四体也。』3.古文、篆、隶、草四种书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依 sì yī

    佛教用语。抉择佛法时四个依从的准则:一、依法不依人,谓依从真理,不依从人。二、依义不依语,谓依从义理,不依颠倒违犯义理的言说。三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,谓依从佛陀最圆满的真理,不可舍弃前者依从权宜性的教法。四、依智不依识,谓依从了悟真理的智慧,不依从凡夫的认知。大方广十轮经˙卷八:『依于四依,具四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六 sì liù

    liù

    文体名。多以四字六字为对偶,故称为『四六』。始于六朝的骈文,盛行于唐宋。多颂扬酬应之作,而缺乏真情实感。唐˙李商隐˙樊南甲集序:『作二十卷,唤曰「樊南四六」。』亦称为『四六体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四关 sì guān

    guān

    1.(1)秦之四关,指东函谷关,南武关,西散关,北萧关。(2)汉洛阳四关,指东方成皋关,南方伊阙关,西方函谷关,北方孟津关。2.道家指心、口、耳、目。淮南子˙本经:『故闭四关,止五遁,则与道沦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