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仪 yí

    1.法则﹑标准。墨子˙天志:『置此以为法,立此以为仪,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﹑卿大夫之仁与不仁。』三国志˙卷三十五˙蜀书˙诸葛亮传:『诸葛亮之为相国也,抚百姓,示仪轨。』2.典范、表率。楚辞˙屈原˙九章˙抽思:『望三五以为像兮,指彭咸以为仪。』荀子˙正论:『主者,民之唱也。上者,下之仪也。』3.礼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三仪 sān yí

    sān

    1.天、地、人。汉˙扬雄˙太玄经˙卷七˙玄攡:『三仪同科,厚薄相劘。』2.赤道、夏至、冬至的三线。辽史˙卷四十四˙历象志下:『设三仪以明度分,愿衡以正辰极,浑仪是作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两仪 liǎng yí

    liǎng

    天地。易经˙系辞上:『是故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』文选˙刘琨˙劝进表:『伏惟陛下玄德,通于神明,圣姿合于两仪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丰仪 fēng yí

    fēng

    美好的仪态。幼学琼林˙卷二˙朋友宾主扬『暮云春树,想望丰仪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书仪 shū yí

    shū

    以买书为名送给老师的礼金。旧时送礼须写礼帖和封签,作为送礼的名目。后即以书仪作为馈赠财物的雅称。警世通言˙卷十一˙苏知县罗衫再合:『便吩咐门子,于库房取书仪十两,送与苏雨为程敬。』醒世恒言˙卷二十九˙卢太学诗酒傲王侯:『差人送三两书仪,就致看花之意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二仪 èr yí

    èr

    天地。周书˙卷五˙武帝纪上:『二仪创辟,玄象著名。』南朝梁˙钟嵘˙诗品下:『『宫商与二仪俱生,自古辞人不知之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从 yí cóng

    cóng

    应礼仪所需的卫士或随从。南齐书˙卷六˙明帝本纪:『王子侯旧乘缠帷车,高宗独乘下帷,仪从如素士。』三国演义˙第九回:『次日侵晨,董卓摆列仪从入朝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仗 yí zhàng

    zhàng

    1.仪卫用的器具。古时帝王、官员外出时护卫所持的旗帜、伞、扇、武器等。新唐书˙卷四十六˙百官志一:『库部郎中、员外郎,各一人,掌戎器、卤簿仪仗。』三国演义˙第八回:『自此愈加骄横,自号为尚父,出入僭天子仪仗。』或称为『执事』、『彩杖』。2.担任仪卫的军队。新唐书˙卷二十三˙仪卫志上:『朔望受朝及蕃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制 yí zhì

    zhì

    礼仪制度。汉书˙卷二十五˙郊祀志下:『汉兴之初,仪制未及定,即且因秦故祠,复立北畤。』儒林外史˙第四十八回:『乡约书不过是添些仪制,劝醒愚民的意思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器 yí qì

    凡物理学、化学实验、测量绘图等所用的各种特制器具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容 yí róng

    róng

    仪表容貌。三国演义˙第十五回:『当先一人,姿质风流,仪容秀丽。』红楼梦˙第一回:『原来一个丫鬟在那里掐花,生得仪容不俗,眉目清明。』[似]容貌、仪表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宾 yí bīn

    bīn

    明代称亲王、郡王的女婿。幼学琼林˙卷二˙外戚扬『郡主、县君,皆宗女之谓;仪宾、国宾,皆宗婿之称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式 yí shì

    shì

    举行典礼的秩序、形式等。如:『仪式简单而隆重。』[似]典礼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形 yí xíng

    xíng

    1.容貌。南朝宋˙刘义庆˙世说新语˙赏誉:『闲习礼度,不如式瞻仪形。』唐˙杜光庭˙虬髯客传:『观李郎仪形器宇,真丈夫也。』2.效仿。汉书˙卷九十九˙王莽传上:『敬畏上天之戒,仪形虞、周之盛。』3.楷模、典范。北齐书˙卷三十一˙王昕传:『元景位望微劣,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。』或作『仪刑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仪态 yí tài

    tài

    外貌姿态。如:『仪态潇洒』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?

企业未签劳动合同 如何判断劳动关系是否成立?

当未签订劳动合同,但是具备下列情形的,劳动关系成立:当事人双方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,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 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,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,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,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