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京 jīng

    jīng

    1.人工所堆砌的高丘。说文解字:『京,人所为绝高丘也。』诗经˙小雅˙甫田:『曾孙之庾,如坻如京。』毛亨˙传:『京,高丘也。』三国志˙卷八˙魏书˙公孙瓒传:『为围堑十重,于堑里筑京,皆高五、六丈。』2.大的方形谷仓。槌˙轻重丁:『有新成囷京者二家。』3.国都、首都。如:『京师』、『帝京』。唐˙白居易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 jīng

    jīng

    墓地。如:『九京』。又:ㄐ|ㄥ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上京 shàng jīng

    shàngjīng

    1.京师、首都。陈书˙卷四˙废帝本纪:『张安国蕞尔凶狡,穷为小盗,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,即置行台,分选凶党。』文选˙曹植˙与杨德祖书:『德琏发迹于此魏,足下高视于上京。』2.中国。后汉书˙卷八十五˙东夷传˙序:『百有余岁,武帝灭之,于是东夷始通上京。』文选˙潘岳˙为贾谧作赠陆机诗:『况乃海隅,播名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东京 dōng jīng

    dōngjīng

    1.汉时称洛阳为『东京』。如张衡有东京赋。后汉书˙卷五十四˙杨震传:『自震至彪,四世太尉,德业相继,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。』2.宋时称开封为『东京』。3.城市名。(Tokyo)日本的首都,旧称为『江户』。位于关东平原上,临东京湾,为日本政治﹑经济与交通中心,是日本的第一大都市,也是世界航空线的中心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两京 liǎng jīng

    liǎngjīng

    1.两个京师:(1)汉代指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。(2)唐代指长安和洛阳。(3)宋代指开封府和河南府。2.西汉和东汉。陈书˙卷三十三˙儒林传˙沈不害传:『故东胶西序,事隆乎三代,环林璧水,业盛于两京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中京 zhōng jīng

    zhōngjīng

    城市名:(1)东晋、南朝称西晋故都洛阳为『中京』,为今河南省洛阳县。(2)唐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)改称长安为『中京』。(3)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(公元1007)以大定府为『中京』。(4)金宣宗兴定元年(公元1217)改河南府为金昌府,建号『中京』。为今河南省洛阳县。(5)元代耶律留哥尽有辽东三十...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二京 èr jīng

    èrjīng

    地名。指西汉京都长安和东汉京都洛阳。东汉张衡曾据此写二京赋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京 jīng jīng

    jīngjīng

    忧愁不绝的样子。诗经˙小雅˙正月:『念我独兮,忧心京京。』后汉书˙卷五˙孝安帝纪:『夙夜克己,忧心京京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仓 jīng cāng

    jīngcāng

    1.贮存米粟的大仓库。文选˙张衡˙东京赋:『发京仓,散禁财。』2.清代设于北京的十三个粮仓,分设在朝阳等门内外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债 jīng zhài

    jīngzhài

    旧时新任命的外官在赴任之前,为置办行装,在京城借贷的债务。旧唐书˙卷十八˙武宗本纪:『又赴选官人多京债,到任填还,致其贪求,罔不由此。』醒世姻缘传˙第一回:『晁秀才选了这等美缺,那些放京债的人,每日不离门缠扰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兆 jīng zhào

    jīngzhào

    1.(1)汉置,为京师三辅之一。见『京兆尹』条。(2)民国初年改称清顺天府为『京兆』,直隶中央。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,遂废入河北省。今北平市为其旧治。2.职官名。汉代辖治京兆地区的行政长官。见『京兆尹』条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剧 jīng jù

    jīng

    流行于北平的剧种。见『国剧』条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华 jīng huá

    jīnghuá

    国都所在,为文物、人才汇集的地区,故称为『京华』。文选˙郭璞˙游仙诗七首之一:『京华游侠窟,山林隐遯栖。』清˙陈维崧˙贺新郎˙掷帽悲歌发词:『我在京华沦落久,恨吴盐只点离人发。』[似]都门、都城、京都、京城、京师、首都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县 jīng xiàn

    jīngxiàn

    旧称国都所在的县。如大兴县、宛平县。新唐书˙卷五十一˙食货志一:『自畿内徙畿外,自京县徙余县,皆有禁。』唐˙杜甫˙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:『胡虏潜京县,官军拥贼壕。』 【查看详细解释
  • 京口 jīng kǒu

    jīngkǒu

    地名。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县治,三国时吴国在此设京口县。见『镇江市』条。 【查看详细解释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被称为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”,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,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共7编、1260条,各编依次为总则、物权、合同、人格权、婚>姻家庭、继承、侵权责任,以及附则。